close


  李樹忠,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市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會長。法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學基礎理論、基本權利、國家機關組織,外國(比較)憲法、港澳基本法。
  □本報記者朱寧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前不久,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這一天是現行憲法32年前正式實施之日。
  回顧歷史,現行憲法實施30多年,經歷了4次修改,共計31條修正案。作為迄今為止新中國曆史上實施時間最長的一部憲法,現行憲法十分值得紀念。首個“國家憲法日”前夕,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李樹忠教授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從一個憲法學家的角度對現行憲法以及四次修憲活動進行了回顧和評價。
  如何看待現行憲法以及四次修憲活動,無疑首先要對這部憲法的核心特征有一個認識。
  “現行憲法可以說是一部敘事性憲法。現行憲法30多年的發展變遷就蘊含了她的這種敘事性特征,所以她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歷史成就的‘功勞簿’和‘光榮簿’。”李樹忠說。
  在李樹忠看來,現行憲法的制定,是把中國人民經過奮鬥取得的成功,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這就註定了憲法的敘事性特征。
  “憲法序言開篇就說‘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之一’,如此用一種肯定的句式追溯至歷史的起點,進而拉開了國家宏大敘事的序幕,共計用12個自然段,概括了中國各族人民有史以來共同取得的成就和獲得的經驗。序言的最後闡明瞭憲法的目的,就是‘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們奮鬥的成果’。”李樹忠介紹。
  四個憲法修正案的基本修改思路正是對現行憲法敘事性特征的貫徹,即把實踐中取得的、並被實踐證明是成熟的重要認識和基本經驗寫入憲法。
  “對憲法進行修改,通常是在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改革方針,明確改革路線,經過一定時間的試點,被實踐證明是成熟的經驗才會被寫入憲法。”回顧30多年來的憲法發展變遷,李樹忠認為,從字裡行間看到的是我國30多年的發展變化,既有指導思想的逐步深化,又有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突破;既有對外開放的層層展開,又有社會各領域的與時俱進;既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展,又有從法制走向法治的努力。
  李樹忠對此評價說:“現行憲法的變遷記錄了中國改革開放發展的歷程,譜寫了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取得的經驗凱歌,尤其是以憲法修正案的形式保留下來的發展痕跡,為我們認識國家的改革開放發展歷程提供了權威版本。可以說憲法與改革開放同行,改革憲法承載了中國的改革,併為這種改革進行追認背書,成為這個時代中國憲法的基本特征。”
  李樹忠指出,我國正在進行史上最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憲法要順應這種變革。因此,這部憲法只能是一部敘事性憲法,是一部講故事的憲法。
  對於憲法的類型,有學者將其分為三種,即革命憲法、改革憲法和憲治憲法。從這個角度上講,李樹忠認為,現行憲法本質上無疑還是一部改革憲法。李樹忠說:“改革憲法出現於國家的形勢和任務發生重大變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廣泛領域推行大幅度改革的時期,目的在於確認和鞏固改革成果,維護改革所需的秩序。在把改革成果合法化的同時,憲法也對自身進行改革。
  在李樹忠看來,經過30年的憲法變遷,我們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製度、依法治國方略、社會保障基本國策、私有財產保護和人權保障等重要內容都已入憲。可以說,現在的憲法已經具備了較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中國未來的改革開放發展留出了必要的空間,提供了宏大、堅固的理論和制度框架。可以預見,一個相對穩定的憲法時代即將到來。今後憲法的功能,不應只為改革背書,而是要更多地引導改革,指導改革,發揮憲法的規範功能。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統一起來,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依章程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統一起來,把黨領導人民制定和實施憲法法律同黨堅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統一起來,善於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意志,善於使黨組織推薦的人選通過法定程序成為國家政權機關的領導人員,善於通過國家政權機關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善於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維護中央權威、維護全黨全國團結統一。
  在李樹忠看來,落實這一精神,當前最主要的就是解決好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而改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首先是黨執政理念的轉變,思維方式的轉變。
  “思維方式的轉變是指由政治思維轉變為憲法思維和法治思維,由依政策治國轉變為依憲法法律治國。思維方式的轉變是最艱難的,是一場革命。”李樹忠說。他進一步分析指出,黨的目標現在已成為國家目標,黨的指導思想已成為憲法指導思想,黨的路線已成為憲法規定的國家發展道路,黨的政策已成為憲法規定的基本國策,強調依憲治國,就是在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通過凝聚憲法共識實現政治共識,才能長治久安。
  李樹忠說,改革是國家最大的紅利,改革已進入深水區,各種矛盾凸顯,唯有真正使憲法擁有最高法律權威,最大限度地依據憲法凝聚改革共識,堅定不移地走法治之路,才能鞏固和保障改革開放成果,繼續深化改革,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發展目標和民族復興的歷史使命。
(原標題:憲法四次修正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97zuwz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