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落《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23日12版)
  即將訂婚,朋友依舊舉棋不定,問她原因,她發來了男方的微博地址,看了幾頁之後,原因昭然若揭。
  微博上,全都是各種抱怨、譏諷,以及若有所指的刻薄話,這些話讓每個和他相熟的人看了,都會疑心是在說自己。實習生太懶,上司很愚蠢,某著名酒樓的飯菜也不過如此(而且還是別人請客),以及“今天又遇上傻×了!”“跟愚蠢的人合作真是一種折磨!”“土鱉就是土鱉!”“旅行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水準的!”還有一些顯然是針對女朋友的:“你要的愛太完美!”
  他的微博用實名註冊,有許多同事、朋友以及合作伙伴關註,這些話,誰看了都不舒服,就連我,看到與旅行有關的那條,都立刻開始回憶,在他發微博之前,我們有沒有共同出行過。
  還真是有的。那次旅行,有一段是自駕游,租到的車車況不一,他和一位年長的朋友被分到一個小組。那位大叔抓鬮抓到的車性能比較好,他的車性能卻比較差,大叔於是說:“要不你開我這輛大吉普吧,車座太硬我不習慣。”誰都能聽出這是句客氣話,而他卻施施然接過車鑰匙上了車。當天晚上聚餐,他不住地抱怨大叔讓給他的車不好,笨重,沒有輕盈的感覺,不好拐彎,車裡有異味,等等。整張桌子的人,沒有一個接他的話茬兒。
  對他來說,整個世界就是一塊奶酪,裡面全是窟窿,而他也只能在奶酪里看見窟窿。他沒有看見好、看見愛、看見別人的善意、謙讓、奉獻和犧牲的能力,情商近乎低下,而情商,其實也是愛商。
  作家柏邦妮,寫過一本書,名叫《見好》,這本書是訪談集。書名有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相見挺好,另一層意思是,一個人要能看見別人的好,包括能力上的優點、為人處世的得體,以及對自己的善意。
  這個書名的意念,是從受訪者之一的黃曉明的經歷里延伸出來的,身為明星,接受媒體採訪時,他和人說話的時候,總是專註地盯著對方,談話中間,非常註意對方的情緒和細節——例如電話的響動,告別之後,他一直目送對方走到很遠。在談話中,他也談到自己更願意看見別人的長處與優點,因為,“見好”,是一種能力,“我覺得能見好的人,是感性的人,是藝術家。能見壞的人,是理智的人,是企業家。又能見好,又能見壞的人,兼具感性和理性,是領袖,是政治家”。
  當然,所謂“見好”,也並不是無底線無邊界地覺得世界無比和諧美好,那是天真,在經歷世事之後,仍然能看出這個世界的可貴之處,那是智慧。這樣的人,也會是一個挺好的愛人。
  能否“見好”,足以說明,一個人曾經得到過什麼樣的待遇。一個人,在冷漠苛刻的家庭長大,家庭中的親子關係很差,成年後融入社會不順利,人際關係接受度不好,最後變成一個沒法“見好”的人,簡直一點也不意外。他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就是苛責和敵視,他對待別人的方式,也是他的父母對待他的方式。
  所以,從一個人能否“見好”,也能倒推出他的環境來,總是瞧不上周圍的人和事,總是罵罵咧咧地發泄著、含沙射影地譏諷著的人,身心環境不會太好,指望這種環境滋養出長治久安的愛情,恐怕不太現實。除非當事人有極為強大的反省精神,能夠剋制自己的苛責,能夠打壓自己內心那條時刻要露頭的小毒蛇,並努力培育“見好”的能力,但這麼一來,他的一生,都將處在無休止的糾結中。
  能夠“見好”,環境不會差,自我調理的能力也不會差,和懂得“見好”的人相處,善意、讓步、奉獻,才是有意義的,因為對方能夠看見,並且做出回饋。
  最後,當朋友把她那位怨氣衝天的男友推給我們鑒定時,我們誠實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請她自己作判斷。幾個月後,我們再去看他的微博,看到的仍然是一片抱怨,我們背地裡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奶酪窟窿先生”,並且不無悲哀地意識到,他的一生,看到的都將是荒漠,而不是花園。  (原標題:見好是一種愛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u97zuwz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